AI中医2023-05-08 20:49:54
国医大师朱良春
(资料图)
朱教授治疗咳嗽的经验丰富,创立了多首治咳名方。
1.针对风热流感,或肺炎久咳而以痰热为主者,朱教授基于多年临证经验而自创 清肺定咳汤方 。具体方药如下:金荞麦20g,鱼腥草15g(后下),白花蛇舌草20g,天浆壳12g,枇杷叶10g,化橘红6g,苍耳子10g,生甘草6g。全方总以清肺热、化痰浊、通窍道为主。
2.对于以久咳不愈、肺气不降为主要病机者,朱教授常用 久咳丸 加减治疗,方中用罂粟壳、五味子敛肺镇咳,而以白矾祛顽痰,杏仁泥既能止咳平喘,又能润肠通便,可以防止罂粟壳涩肠之弊。全方总体以敛肺降气为主,仍循《医门法律·咳嗽续论》“咳久邪衰,其势不脱,方可涩之”之意,故适用于久咳不已而痰少者,于每晚服用。但外邪未净者,不宜服用此方。
3.对于小儿的喘咳,朱教授亦有丰富的经验,且 创五子定咳汤 ,由天竹子6g,六轴子1g,白苏子6g,黄荆子10g,车前子10g组成。此方长于止咳解痉,临床尤宜于小儿百日咳及慢性支气管炎之久咳不已而痰少者。
4.朱教授 自制参蛤散治虚性咳嗽 ,方用红参(或太子参30g)、北沙参各15g,五味子15g,蛤蚧1对,麦冬10g,化橘红10g,紫河车24g,研细末服用。无论内伤久咳,抑或是虚证咳喘者服用均可用之。
此外,朱教授善用虫类药治疗顽固性咳嗽。
1.朱教授认为 蛤蚧 为温肾补肺之佳品。且在临床中多用其治疗顽固性虚咳,在使用过程中一般用散剂或者丸剂。
2.朱教授在临证中亦 善用蜂房治疗顽固性咳嗽 。取蜂房3~5g混入鸡蛋1枚(去壳),打匀,放锅内小火翻炒,不用油盐,炒熟,于饭后一次服下,每日1~2次,连服1周左右。
但值得注意的是,虫类药的性味多偏燥,故常配伍养血、滋阴之品,如 一般宜与地黄或石斛同用 ;且虫类药性味多咸寒,应配伍辛温之品, 朱教授多用桂枝类药物佐之,这样才能制其偏性而增强疗效 。
国医大师颜正华
颜教授治疗咳嗽的用药经验,多体现在 “慎”与“巧” 。
1.如果患者为一派 热邪阻滞于上焦 之象,且表证仍然未得以解除者,用药时需注意 多避黄芩、黄连等入里之品 , 若邪气循药入里,更伤在里之正气。
2.对于本属风寒之邪所引起的感冒诸证,或迁延不愈所导致的咳嗽,颜教授常推 止嗽散 。
3.若在临证中见寒饮之邪气与肺热之邪同时存在,而饮邪之滞重于热邪者,用 小青龙汤加石膏 ;若饮热之邪难分伯仲者,用 越婢加半夏汤 。
4.对于以肺阴亏虚为主证的咳嗽,颜正华教授 仿张仲景麦冬汤的遣方之理法 ,用北沙参、麦冬 、知母、川贝母、百部滋阴润肺,党参、山药、白术补益肺气,全方补肺与益气之药并用。
5.“肺与大肠相表里”,在临床治疗咳嗽的过程中,颜教授尤其注重患者大便通畅与否的问题,如咳嗽的同时兼有腑气不通,表现为大便干结难解者, 常用杏仁、全瓜蒌等利肺气、通腑气 ,且不易耗伤正气的药物; 若患者大便不畅表现为临厕努责、汗出短气等气虚之象,可 适量加用白芍、黄芪这类益气药物 的同时,兼以养阴的药物, 助腑气之畅达。
国医大师李振华
李教授认为内伤咳嗽多为虚实相互错杂之证,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除了治肺之寒热虚实外,还应重视其他脏腑的调理。李教授认为肝脾肾三脏与咳嗽的关系最为密切。
1. 治痰以治咳 。李教授治疗由于脾胃虚弱,脾的健运功能失调,而导致痰湿之邪排出不畅,贮于体内所引起的咳嗽,善用 香砂六君子汤 加减。
2. 治气以治咳 。李教授在临床中常以询问患者素日情志活动为辨证治疗慢性咳嗽的关键所在,对于在生活中常感情志不舒,或悲伤抑郁,或情绪偏急、偏躁的患者,可在治肺的同时 酌情选用柴胡、枳壳、郁金、厚朴、香附等药以疏肝行气 , 但对于此类药物的用量应谨慎,不可太过,以免耗气伤阴。若有肝气郁结甚,而致郁久化热化火,灼伤肺金者,治疗的时候应 酌加夏枯草、瓜蒌、蝉蜕、栀子、牡丹皮等清肝泻火类的药物 。
3.对于久咳肾虚不固,或肾元虚损而无以滋润肺阴者,李教授常 善用蒸首乌、石斛、山茱萸等药,以达母子两富 。
关键词: